为精准把握行业创新脉搏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,近日,纵能总经理胡华能受邀随厦门市专精特新企业研学团,赴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开展为期三天的 “跨界洞察 共学致远” 主题研学。从金融科技的数字化实践到科技巨头的生态布局,从文化创新的内生动力到低空经济的蓝海机遇,胡总始终以深耕仪表行业的管理者视角,沉浸式吸收标杆经验,为纵能的发展方向与战略布局探寻思路。

9月17日下午,研学团首站抵达深圳平安金融中心,胡总的注意力即刻聚焦于科技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实践。在平安科技展厅,从人工智能驱动的运营体系到区块链支撑的服务流程,他边听边记录,重点关注平安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优化管理效率、提升服务质量 —— 这些内容与纵能正推进的 “管理效能升级” 需求高度契合。
“平安把技术落地到每一个管理环节,这种‘技术为实用服务’的逻辑,值得我们深思。” 胡总在参观间隙与同行企业家交流时谈到,当前纵能正面临管理流程优化的课题,平安 “数据驱动决策” 的做法为企业提供了新参照。
在随后的开班仪式与专题交流中,当平安产险厦门分公司副总经理崔菲分享 “企业创新转型与资源整合” 经验时,胡总主动提出疑问:“中小型制造企业在推进管理升级时,如何避免形式化、确保落地效果?平安在团队理念渗透上有哪些关键方法?” 针对这一问题,平安团队给出的 “分层培训 + 场景化实践” 建议,让他频频点头,在笔记本上标注下核心要点。
当日傍晚,站在平安金融中心云顶俯瞰深圳科创版图,胡总深有感触:“企业发展的核心不是技术有多先进,而是能否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。纵能下一步的管理升级,必须紧扣生产与团队需求,走务实路线。”

次日,胡总将研学重心放在 “企业生态构建与文化培育” 上,先后走进华为与大疆两大科技标杆。
在华为鸿蒙生态创新中心与鲲鹏产业源头创新中心,华为专家讲解的开源生态布局、跨领域协同发展理念,让胡总眼前一亮。他格外关注华为如何通过生态建设链接上下游资源、实现多方共赢,在交流中坦言:“过去我们总想着‘做好自己的产品’,华为让我意识到,仪表行业也需要生态思维,要从‘单一产品供给’转向‘场景价值服务’。” 这一认知让他对纵能的发展定位有了更清晰的思考。

当日下午走进大疆创新体验中心,大疆 “激极尽志、求真品诚” 的企业文化让胡总产生强烈共鸣。在听闻大疆从细分领域起步、坚守技术初心成长为全球标杆的历程后,他感慨道:“纵能深耕仪表行业多年,最需要的就是这种‘专注极致、不骄不躁’的精神。企业规模可以稳步扩大,但对品质的追求不能有丝毫松懈。” 在产品展示区,他重点观察大疆的创新迭代节奏与用户需求把握方式,思考如何将这种 “以用户为中心” 的理念融入纵能的发展中。

第三天,研学团最后一站走进东部通航基地,胡总以敏锐的行业洞察力,捕捉新兴产业中的发展机遇。在参观直升机运维中心与展示展厅时,他格外关注低空经济的产业布局与发展逻辑,详细询问东部通航如何从细分场景切入、逐步打开市场空间。
“任何一个新兴产业背后,都藏着传统行业的新机会。” 胡总在飞行体验后谈到,低空经济的兴起必然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,纵能需要保持对这类新领域的关注,提前思考自身产品与新兴场景的结合点。他强调,企业不能局限于现有市场,要主动跳出行业看行业,才能把握未来趋势。
在研学总结会上,胡总分享核心收获:“平安的管理经验解决了纵能‘如何务实升级’的问题,华为的生态理念打开了‘如何拓宽格局’的思路,大疆的文化精神强化了‘如何坚守初心’的信念,而东部通航则教会我们‘如何发现新机’。”

此次深圳研学,对胡总而言,既是一次视野拓展之旅,更是一次战略校准之旅。未来,纵将以他带回的标杆经验为依托,在管理上优化流程、提升效能,在理念上培育专注务实的企业文化,在发展上保持对新兴领域的敏感度。胡总表示:“研学的价值在于转化,纵能将把学到的经验融入企业发展实践,在仪表行业的‘专精特新’道路上走得更稳、更远。”
版权所有:厦门纵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号:闽ICP备13013746号-1